-
碳均论英雄驱动乐清制造绿色跃升
(一) 在制造业转型的浪潮中,乐清市积极融入绿色招商引资理念,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低碳产业项目,促进本地制造业从高耗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一策略不仅响应了国家碳中和目标,还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抓手,有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乐清市作为浙江省温州市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通过精准招商和绿色引导,正逐步构建起高效、低碳的工业体系,为全国县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模式。 (二) “碳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在乐清市于2023年全面落地实施,这一政策以企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强度为核心指标,结合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时跟踪工厂能耗。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政策优惠,引导制造业企业优化生产流程。例如,建立“碳均指数”数据库,分类评估中小企业绩效,并为领先企业提供技术补贴和市场准入优势。乐清市的做法源自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精神,通过强制减排目标与柔性激励机制结合,确保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该体系的科学性已获得多部门验证,有效化解了传统环保与经济对立的难题。 (三) 在乐清市城东街道的一家电机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基于碳排放分析推进设备技改升级。企业投资数百万资金改造马达生产线,引入智能化和节能技术,通过减少废弃物和优化能源利用,显著降低了单位生产环节的能耗成本。改造后,设备效率提升带来显著的年度节约效果,配合地方政府专项补贴支持,该项目可在较短时间内回收初始投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这一案例作为碳均评价的典型,已在乐清市制造业中推广,彰显了节能减排的现实路径。 (四) 乐清市的政策体系通过碳均机制驱动全行业转型,依托数字化平台对接产业升级资源。地方政府搭建的碳排放大数据网络连接供应链上下游,支持企业研发绿色产品,如高能效电气设备,从而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同时,政策框架包括金融扶持和市场激励,例如将碳排放绩效纳入银行贷款审批标准,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低碳创新项目。调研数据表明,乐清市制造业整体能效持续提升,供应链韧性增强,形成以碳均指标为核心的竞争新格局,助力打造世界级电气产业集群。 (五) 展望未来,乐清市将继续深化碳均评价机制,将其融入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全过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推动制造业向智慧化和绿色化迭代升级。政策演进以全球气候协议为参考,强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确保乐清模式成为绿色发展的长效引擎,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乐清智慧。这一路径不仅平衡了经济与环境关系,还为县域经济转型树立了权威性标杆。
2025-06-27
-
鹿城区深化招商引资战略 力推项目三化模式筑造投资高地
在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举措,坚持以"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为工作导向,深化实施项目招引、建设、服务三大攻坚战,加速推进项目攻坚进度。全年成功落地多项省市重点工程,投资增长表现突出,位居温州市前列,助力构建高水平投资发展平台。这一战略凸显了鹿城区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变革,着力打造投资强区新优势。 (一)项目招引方面,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渠道多元化,通过优化招商政策环境和拓展合作网络,有效吸引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全区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聚焦核心领域引进优质投资主体,不仅提升了项目来源的广度,还加速了签约项目的落地进程。弱化数据表明,相关招引成果在全市领先,体现了策略实施的有效性。这种创新模式促进了资源高效配置,为投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环节,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着重推动在建项目的进度管控和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工程高效实施。全区建立了动态化的项目监控体系,统一调度人力和物力资源,缩短了建设周期并提高产出效率。同时,强化施工安全与环境协调,落实规范化管理标准,避免了不必要的工期延误和质量风险。实际建设进展得到上级部门认可,表明鹿城区在项目执行力方面的领先地位,有力支撑了整体投资规模扩张。 (三)项目服务保障层面,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创新推出服务优化方案,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简化审批流程并提供全天候咨询支持。全区建立了问题响应快速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如融资、土地等关键瓶颈。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确保了企业投资主体的满意度,进一步激发了民间参与积极性。该服务模式强化了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投资环境的韧性和稳定性。 (四)整体投资高地构建上,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以项目"三化"模式为引领,即系统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和产业化集成,全面优化投资生态。全区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培育产业集群优势,增强了辐射带动效应。投资项目向高科技和绿色产业倾斜,助力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弱化数据显示,全区投资表现强势,在全市位居前列,充分验证了战略的实效性。这标志着鹿城区正步入投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区域竞争积蓄新动能。
2025-06-27
-
【2022年温州招商】温州鹿城多部门联动:精准施策打通企业货运 “生命线”
温州鹿城多部门联动:精准施策打通企业货运 “生命线” 一、疫情下的物流困境与应对 2022 年,面对疫情带来的物流阻断挑战,温州鹿城多部门协同发力,为企业打通货运渠道。以润新机械为例,山福镇安排专人驻守交通卡口,对进入该镇的外地货车实行 “统一消杀、闭环管理”,督促企业落实货车司机不下车、员工防护到位等措施,确保供应链安全畅通。 二、全流程服务保障:从卡口到港口 鹿城区建立 “货车通行白名单” 制度,为重点企业开具《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确保货运车辆优先通行。同时,协调宁波北仑港等物流枢纽,为企业提供 “点对点” 运输服务。润新机械的订单产品通过该机制顺利运抵港口,出口时间较原计划缩短 3 天,保障了国际市场订单交付。 三、政策支持体系:纾困与转型并重 鹿城区出台《物流保通保畅若干措施》,对承担防疫运输任务的企业给予每车次 500 元补贴,对采用多式联运的企业给予运费 10% 的奖励。2022 年一季度,全区发放物流补贴超 200 万元,帮助 100 余家外贸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四、长效机制建设: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优化 为提升物流效率,鹿城区推动 “智慧物流平台” 建设,整合运输、仓储、报关等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共享。同时,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鼓励润新机械等企业在东南亚设立海外仓,降低对单一物流通道的依赖。
2022-05-09
-
【2022年温州招商】温州文成:首个百亿文旅项目奠基 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
温州文成:首个百亿文旅项目奠基 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 一、百亿项目落地,激活生态经济 温州文成县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这是文成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文旅项目。项目位于天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用地 7.37 平方公里,紧邻刘伯温故里和百丈漈 5A 级景区,依托湖泊、峡谷等生态资源和侨乡文化,规划建设亲水乐园、高端度假酒店、康养社区等业态,预计建成后年接待游客 500 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超万个。 项目由中旅集团投资建设,分三期开发,一期工程包括游客中心和部分度假设施,预计 2024 年投入运营。文成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项目将推动文成从 “景点旅游” 向 “全域旅游” 转型,预计带动全县旅游收入增长 30%。 二、生态与人文融合,构建产业体系 天顶湖度假区突出 “亲水 + 文化” 特色,规划建设畲乡风情街、华侨历史博物馆等文化体验项目,深入挖掘畲族民俗和华侨文化。同时,引入国际品牌酒店集团,打造高端度假集群,提升旅游服务能级。 在生态保护方面,项目采用 “生态修复 + 旅游开发” 模式,对周边山地进行植被恢复,建设生态停车场和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确保开发与保护并重。文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占项目用地的 40%,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三、区域协同与基础设施升级 为保障项目交通配套,文成县启动天湖景区至高铁站快速通道建设,预计 2023 年通车后,景区与高铁站车程缩短至 20 分钟。同时,规划开通 “温州 — 文成” 旅游专列,加密景区公交线路,提升可进入性。 文成县还推出 “旅游 + 农业” 融合政策,引导周边农户发展民宿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预计项目周边将形成 10 个旅游特色村,带动农户年增收超 5000 万元。
2022-04-28
-
【2022年温州招商】湖州市 “码上纾困”:数字化平台破解企业难题 办结率达 99.91%
湖州市 “码上纾困”:数字化平台破解企业难题 办结率达 99.91% 一、数字化平台创新应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湖州市深入推进浙江省企业码创新应用综合试点,推出 “码上纾困” 组合拳,通过企业码平台实现政策直达、问题快办。截至目前,市、区县、乡镇通过企业码走访服务企业 13093 次,收集问题 7797 条,办结率达 99.91%,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 “码上走访” 模式下,湖州市经信局工作人员通过企业码实时掌握企业诉求,例如某纺织企业反映原材料运输受阻,平台立即协调交通部门开通绿色通道,24 小时内解决问题。这种 “一企一策” 的帮扶方式,使企业问题解决时效提升 50%。 二、惠企政策线上兑现,提升服务效率 湖州市通过企业码 “一指减负” 功能,实现惠企政策线上兑现。一季度,全市 “政策一键兑” 应用上线政策 20 项,涉及资金超 5 亿元,惠及企业 6000 余家。例如,对高增加值率行业的用电补贴,企业通过平台提交申请后,3 个工作日内资金到账,较传统流程提速 80%。 在融资扶持方面,湖州市通过企业码对接金融机构,推出 “码上融资” 产品,一季度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超 30 亿元,平均利率低于市场水平 0.8 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三、数字化赋能精准施策,优化营商环境 湖州市利用企业码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企业需求,例如发现某行业共性问题后,立即出台专项政策。一季度,针对制造业企业用工短缺问题,通过平台发布岗位信息 2 万条,促成就业匹配超 5000 人次。 企业码还集成疫情防控功能,企业可通过平台上报员工健康状况、申请运输通行证等,一季度累计办理通行证超 1 万张,保障供应链稳定。湖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码上纾困” 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拓展至更多应用场景,提升企业获得感。
2022-04-25
-
【2022年泰顺县招商】温州市泰顺县:新能源企业冲刺 “开门红” 的县域实践
温州市泰顺县:新能源企业冲刺 “开门红” 的县域实践 一、企业奋进:春节不停产的产能坚守 新年伊始,泰顺县新能源企业开足马力: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主流车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唯一供应商,通过留工留薪政策,1000 余名员工春节坚守岗位,采取轮班制确保生产不断档,预计一季度产值 1.5 亿元。该企业的忙碌景象,是泰顺县聚焦新能源产业链、推动县域经济升级的缩影。 二、产业聚焦:山区县的精准卡位 泰顺县立足生态优势,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作为首位产业,出台《泰顺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给予土地出让金返还、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前三年全返等优惠。目前,全县集聚相关企业 23 家,形成从冷却系统、线束到充电桩的完整链条,2021 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40%,成为山区县产业转型典范。 三、要素保障:政策与服务的双重加持 为破解山区招工难题,泰顺县建立 “县校合作” 定向培养机制,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新能源技术专业,年输送人才 200 名;在资金方面,设立 1 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对重大项目给予最高 2000 万元设备补贴。此外,推行 “驻企服务员” 制度,由科级干部一对一协调审批、用工等问题,平均解决周期缩短至 3 个工作日。 四、未来蓝图:生态工业的山区路径 泰顺县目标到 2025 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 50 亿元,建成省级新能源产业园。同时,依托 “生态 + 工业” 模式,探索光伏组件与农业大棚结合的 “光伏农业”,预计年发电量超 1 亿度,既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又为农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走出一条山区县绿色工业化道路。
2022-02-1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